中毒人数比去年明显下降!但要注意的是……
2023-07-29 16:02:27   来源:腾讯网

又是一年菌子季


(资料图片)

对于云南人来说

最喜欢的美食莫过于来上一顿野生菌

但是如果食用不谨慎,就很容易中毒

每年一到野生菌上市的时候

不少医院急诊每天都会接诊到不少食菌中毒患者

眼下正值食菌旺季

是否也是急诊的旺季呢?

云南大学附属医院

菌中毒接诊量同比下降

食用野生菌仍需谨慎

云南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杨春爱:“主要是因为天气比较干燥,然后可能菌子生长地比较慢,因为媒体报道、政府宣传力度也比较大,然后中毒的人数就比去年明显下降了。今年七月份以来我们科总共就收了110例左右的病人,跟去年相比明显下降。” 

据杨主任介绍,今年食菌中毒人数相比去年下降大约50%。目前中毒最多的以见手青、牛肝菌为主,也有少数不常见的毒菌子。对此,医生提醒:即便食菌中毒的数量有所下降,大家仍不可掉以轻心。

野生菌中毒并非只有大家熟知的产生幻觉, 由于野生菌中毒症状不同,严重的会引发脏器衰竭致死,且剧毒类的菌子相关医疗费用都很昂贵,由此也会给患者家庭带来不小的经济负担。 

云南大学附属医院 急诊科副主任医师杨春爱:“现在菌子中毒没有特效治疗的解药,它一般都是对症支持治疗。首选就是血液净化,血液净化它费用就比较高,而且它虽然说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还是会有死亡的病例发生。” 

医生介绍,大部分食用野生菌中毒的人都是自己采摘烹饪所导致,建议大家不要随意采摘食用不熟悉的野生菌,更不要凉拌。

烹饪时尽量避免多种野生菌混合加工,同时,不要食用隔夜野生菌。如食用野生菌后有出现幻觉、呕吐、腹泻、头晕等症状,一定要尽快就医。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增设有毒野生菌展柜

方便群众辨别剧毒菌

近日,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在急诊科门口新增了一个有毒野生菌展示柜,鹅膏菌、亚稀褶红菇等20多种专门定制的有毒野生菌模型,加上一旁张贴的云南常见毒菌科普海报,让大家能很直观的了解有毒野生菌。

市民:“这些该吃的不该吃的,大概就知道了。这里又是医院经常有病人来看,这种就更直观了。”

医院工作人员表示,为了让外省游客辨别有毒野生菌,也让更多云南人“听劝”,不要误食毒菌,急诊科特意定制了这些有毒野生菌模型,配合宣传海报,以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如果有患者不清楚自己误食了什么菌中毒,也可以通过海报和模型来辨认,方便医生对症治疗。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宫冰 急诊内科:“现在是旅游旺季,很多外地游客来的时候会有一种猎奇心理,想要尝试一下野生菌。也是给他们做一个宣传科普,哪些是能吃的、哪些是不能吃的。第二个是我们云南本地人,每年都在劝、每年都还要再尝试,所以我们也是再次反复的宣教,希望他们把这些毒蘑菇印在脑海里面,避免一些中毒事件的发生。”

记者注意到,展柜里的都是云南最常见的有毒野生菌,比如致命鹅膏、淡红鹅膏、灰花纹鹅膏、毒蝇鹅膏等。其中有几种鹅膏菌的外观与鸡枞十分相似。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宫冰 急诊内科:“鉴别鹅膏类的菌其实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叫戴帽、穿裙、穿靴。一般如果你看到这里有一个菌环下面有一个菌托,那你就可以识别出来它是一个鹅膏。但这不是100%有效,因为不是所有鹅膏类都有这三个特点。其次,这个菌环它是很容易脱落的,所以一定要认真确定100%,这是可食用的鸡枞我们才食用,如果你不确定只是觉得像,那我们就不要冒这个风险。”

医生说,鹅膏中的毒素“α-毒伞肽”,口服半致死剂量是每千克体重0.1毫克,也就是吃上一两朵基本就“躺板板”了,一旦入口没有任何解药,无论药物、血液净化等治疗方式,治疗效果都十分有限。另外,像大家爱吃的见手青,虽然毒素可以在高温烹饪后被降解,但多餐连续食用还是可能导致中毒,因此要注意控制食用量。

云南发布野生菌中毒防控预警

提醒大家

一、不要随意采摘、出售、购买、食用自己不熟悉的野生菌,尤其是霉变或幼小难辨识的野生菌。

二、烹调加工野生菌时,不要凉拌食用,也不要烧烤食用,不要多个品种混合加工,加工时要炒熟煮透后再食用,食用野生菌时不要饮酒。

三、学校食堂(含托幼机构)、单位食堂、建筑工地食堂、旅游景区供餐单位、养老机构食堂、医院食堂、婚丧嫁娶、农村宴席和会议集体用餐等群体性聚餐,严禁加工食用野生菌类(包括野生菌干制品),防止引发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

四、餐饮经营单位要严格把好食用野生菌采购关,严禁购买不熟悉的野生菌,建立和掌握野生菌中毒应急预案及处置流程,严格执行先用沸水煮漂等安全的烹调加工方法,并留样备查,确保消费者食用安全。

五、食用野生菌后,如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幻视幻听等疑似食物中毒反应时,应立即前往医疗机构就诊。对误食剧毒类鹅膏(包括致命鹅膏〔俗称白罗伞〕)、黄盖鹅膏(俗称黄蘑菇)、亚稀褶红菇(俗称火炭菌)等剧毒野生菌中毒患者及危重病人,要及时转至有救治能力的三级综合医院,争取救治黄金时间。

能引起人严重中毒的菌子有20余种

分别是

毒蝇伞、毒红菇、毒伞、红网牛肝菌、白毒伞、毒粉褶菌、窝柄黄乳菇、秋盔袍伞、毛柄白毒伞、鱼角鳞灰伞菌等。

《云南常见毒菌(毒蘑菇)2022版》图版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供图

注意,图上这些菌类

不采摘!

不收购!

不加工!

不食用!

菌子虽美味,尝鲜须谨慎

这份“吃菌细节指南”

助力大家远离“小人人”

陌生“菌”请勿带回家

千万别自信能自己拾菌。有毒野生菌和野生食用菌的宏观特征没有明显区别,即使是野生菌专家也难以仅靠其外形特征就能确定品种,而是需要进行动物试验、化学分析、形态比较等多方面工作。就算经常拾菌的村民也不能盲目自信自己的辨别能力,常在市区居住的市民就更不要仅凭图片等资料就去尝试自己采摘野生菌来食用。不仅要去正规市场购买,购买时也应该再检查一下。

越漂亮的“菌”越危险

颜色鲜艳的野生菌大多不可食用。一般在市场上销售的菌子,经过农民的采摘和商贩的筛选分类之后,相对比较安全。无毒的菌子一般都有菌香,而有剧毒的菌子闻起来有其他异味,剧毒菌种一般外观菌杆有环或托,但是此方法不能绝对有效分辨有毒或无毒。

本“菌”很专一,拒绝混吃

再馋也别吃太多太杂。云南人向来对美食的热爱很难压制。因此当实在嘴馋时,一定要注意不能吃太多,避免微量毒素积累导致出现症状。也不能吃杂菌,避免在加工过程中会混合产生毒素。

挑一个弄熟吧

隔顿的菌子和上医院的路

野生菌不建议隔顿吃,能一次吃完最好尽量吃完。隔顿吃的时候,一定要加热彻底,把有毒物质破坏掉。野生菌属于真菌类,富含蛋白质及游离氨基酸等,毒素在低温时仍可能滋生或变性。菌子放冰箱里,隔顿之后如果没有加热彻底,会导致中毒。

生吃、凉拌、腌制

菌子表示“累感不爱”

野生菌烹饪加工时一定要烧熟煮透,严禁生吃凉拌,不建议吃腌制的菌子。因为腌制的菌子,不能明确清楚加工时有没有混入其他的杂菌。如果混有其他的杂菌,食用后就可能会中毒。另外,腌制之后菌子的毒素还会残留在里面,很容易中毒。

小酒配蘑菇,谁吃谁迷糊

吃菌子时最好别喝酒。又吃菌子又喝酒,可能同时酒精中毒和菌子中毒。喝酒还会加重菌中毒症状,因为乙醇会让毒素在血液里面加速循环和吸收。

吃前先拍照,“凶手”留底很重要

还未加工前先给菌拍张照。因为野生菌在加工过程中,已经改变了形态和颜色,因此当出现中毒后,就算带着熟的菌子或呕吐物,医生和野生菌专家也很难辨别出“凶手”到底是什么品种。因此比较保险的做法是,在野生菌加工前拍一张照片留存,以防万一。

小编在此提示您

野生菌中毒没有特效治疗药物

因此食用野生菌应特别小心谨慎

误食野生菌中毒

应立即到就近的医院机构治疗

来源:8099999街头巷尾、云南发布

编辑:符亚丽

编审:周晓雪

终审:周健军

关键词:

上一篇:打通全民阅读的“最后一米”惠州市图书馆选出首批“惠享阅读家”
下一篇:最后一页